2020年第十一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比赛已于近日落下帷幕,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微课组参赛作品《一“名”惊人 Three Steps to Building a Brand 》荣获职业院校组特等奖大学公共英语,将代表云南省参加今年12月份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改编课程案例 英语老师的良苦用心值得点赞
此次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敏院长亲自挂帅,王永娟副院长担任总协调,带领杨勤、刘庭甄、蔡琳、沈明珠四位老师赴赛。
团队经过几轮激烈地讨论,最终选定了《新理念职业英语高阶2》第一单元的阅读部分“如何创建品牌?”为选题。“本微课采取了BOPPPS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即导入(bridge-in)—— 学习目标(objective)—— 前测(pre-assessment) —— 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 后测(post-assessment) —— 总结(summary),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辩证思考。此外,这节微课设计生动、有趣,把知识点融入在动画和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本微课的教学目标。”微课主讲教师刘庭甄老师介绍。
巧妙的是,原课文以星巴克、可口可乐等美国企业品牌为案例讲解起名字、设计广告语和标识图案的知识,在本微课中,课程实例换成了三个极具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华为、阿里巴巴、李宁。
谈及改编案例的初衷,学校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杨勤老师心潮澎湃,“我们思考了很久才选定这三家企业作为案例,华为正在遭受某些国家的打压,华为的logo像一朵菊花,菊花象征着不畏严寒、勇于拼搏,正如现在华为公司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经历过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我们希望以马云为榜样,鼓励学生提升自我、不言放弃;李宁被誉为“体操王子”,是世界体操神话,李宁这个品牌当之无愧是国人的骄傲,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习到‘一切皆有可能’、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杨勤老师认为,除了精心的课程设计,将民族企业作为示例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学公共英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助力“中国创造”,也是此次获奖的重要原因。
微课首秀斩获特等奖 好成绩并非一蹴而就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向来重视教师发展和历练,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培训活动,动员所有老师加入到专业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工作中。学校从今年开始大学公共英语:云南旅职院微课斩获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特等奖,每周三下午不排课,单周全校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双周进行教研活动。此次微课并不是旅职院英语老师们第一次在课程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平时的英语教研、教学中,学校所有英语教师都注重将思政元素加入英语课堂。
杨勤老师介绍,现在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90%以上内容都是外国文化,在平时的教学教研中,老师们都有意识地引入更多中国文化,而这样的创新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学生心里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英语教学的能力,我们会让学生当老师来上课,我们观察到在学生的教学设计、课件中也加入了思政的元素,也常常引用中国的名人名企作为案例进行教学。”杨勤对此感到很欣慰。
此次参赛的微课,老师们也在自己的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英语教育1901班陈学碧说:“观看了这节微课以后我有很多感触,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有趣,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引入了华为、阿里巴巴、李宁这些中国民族企业,不仅贴近生活,而且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英语教育1904班刘源说:“此微课以互动式教学为主,通过动画和对话介绍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民族企业,充满趣味性的课堂让我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国家优秀民族企业的认识,自豪感油然而生。”
编写《思政大学英语》教材 发挥外语课程的育人作用
打造一堂好的英语课,更要打造一堂好的思政英语课。为了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的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学公共英语,学校外语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写《思政大学英语》教材。
该教材紧紧围绕《纲要》的精神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编写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将价值塑造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据悉,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编写的《思政大学英语》教材将汇编平日课堂上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目前已完成全部的课程大纲设计,预计最迟两年后将在全校投入使用。此次获得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职业院校组)特等奖,更加坚定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了全校英语老师“当好思政英语老师”的信念。未来,学校将发力探索人才培养体系,向社会和行业输送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的国际型、应用型人才。(昆明信息港 记者罗婉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