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学习

经验:观点||郭英剑:论外语专业的核心素养与未来走向

【作者介绍】

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首批 “杰出学者” 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多谢郭英剑教授授权发文。

郭英剑 教授

论外语专业的核心素养与未来走向

摘要:近年来,外语专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时期。若以英语专业为例, 一方面,来自学科内外的质疑、指责,使得英语专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改革呼声最高;另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外语专业在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国标”的出台,“双一流” 高校与 “双一流” 学科的确立,都预示着中国的外语专业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那么,外语专业的 “核心素养” 是什么?未来究竟该走向哪里?是坚持走文学教育的传统之路,还是重走过去 “复合型人才” 的改革道路,抑或是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坚持认为,外语专业应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核心素养,并在新的时期走出 一条不同于过去而又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崭新的生存之道。希望这样的思考能 够为中国当下的外语专业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与范例。

主题词:国标;外语类专业;核心素养;言说;写作;跨学科;多语种

一、问题的提出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对外语类专业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作为统称,外语类专业包括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0余种外国语言,与英语有关的专业还有翻译与商务英语。这些专业都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外语类本科招生专业,也是我们通常所称的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等学科的本科专业。这些专业主要学习对象国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展对象国语言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巧训练,同时要求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以备未来有能力从事与对象国(语言)有关的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本文所用 “外语专业” 而非外语类专业,主要是指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等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语言学科,不包括强调实用性、应用型为主的翻译与商务英语专业(何以将翻译与商务英语排除在外,会在文中有进一步的论述)。

外语专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诸多的批评与巨大的挑战。如果看看英语专业的现状以及人们的评价,说英语专业现在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街头,一点也不为过。来自学科内外的反思、质疑、批评与责难可谓排山倒海。在学科内部,无论是学术会议还是学术文章,改革、出路、反思、新理论、新实践等等成为近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关键词,问题不断被提出,人们不断在研讨①。可以说,学科内部的改革声音不断,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来自外部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机器翻译的出现,带给英语学科危机感。而近期以来,来自学科内外的批评声更是层出不穷,诸如 “英语专业 ‘病得不轻’”(蔡基刚),“大学英语缘何上了专业 ‘红牌榜’”(樊丽萍)等,把英语专业摆在了公众舆论的中心,接受着公众的指手画脚甚至是道德批评,一时间,英语专业是否是 “对得起良心的专业”,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英语专业是各个外语专业的排头兵。如果仍以英语专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经掀起英语专业改革的浪潮。但像这次这样受到内外夹击的状况,在改革开放以来40年外语教育发展史上可谓前所未有。但诸多的发展机遇也同样从未像今天这样,摆在了外语类专业的面前。首先,2017年 9月 “双一流” 高校与 “双一流” 学科的确立,为外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其次,2018年1月外语类专业 “国标” 的出台,为 外语类专业的规范性建设树立了标杆和边界;再次,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将 “水课” 变成 “金课”(胡浩、吴晓颖,2018),这都给外语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由此可见,这样绝佳的发展机遇,同样摆在了中国外语专业的面前,也就意味着外语专业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之下,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下问题:外语专业的 “核心素养” 究竟是什么?我们的 “核心素养” 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地方何在?特别是,作为外语专业,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究竟该指向哪里,又走向哪里?是坚持走文学教育的传统之路,还是重走过去 “复合型人才” 的改革道路,抑或是要走跨学科的发展道路,还是要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将以英语专业为例,思考上述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外语专业现状的思考与未来发展,现在是理念之争,而非方法之论。首先要厘清思路,方能找到发展之道。为此,我坚持认为,外语专业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核心素养,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走出一条不同于过去而又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崭新的生存之道。希望这样的思考能够为中国当下的外语专业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与范例。

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课文翻译

2. 外语专业是应用型与人文性并重的专业

所有的外语专业,按照外语类专业 “国标” 的定义,其 “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外国文学和区域与国别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那么,作为以外国语言为工具的专业,和以文学与国家社会、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专业,自然就兼具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对此,我们不但应该大胆承认且应该广泛张扬本专业所具有的这种双重特征,而不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或者像过去那样忽左忽右,要么只意识到语言的工具性,认为只要打好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就有了学好 一切的基础,从而丢掉了本专业的至少一半重要内容,也忽视了本专业所具有的重要特征;要么只强调外语的人文性,高度重视与倡导批评性思维与人文特征,但却忽视甚至是忘记了我们本专业所具有的、最为其他专业所重视的语言为人所用的工具性特点。

因此,在外语专业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明确提出,外语专业是应用型与人文性两者并重且不可偏废的专业。

首先,要明确外语专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价值并存。前者是基础与特征,后者是保障与属性,两者缺一不可。以英语专业为例,我们应该明确指出英语专业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这与过去强调英语的基本技能与应用型不同,也与过去强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英语专业并非只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而是有其标志性的核心素养,其语言技能应有丰富的内容、思想的深度与认识的高度——这才是我们的专业性特征。由此,英语专业才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才能说有自身的专业特性和专业价值。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因此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学科特点。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培养人道主义精神与人文情怀,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反思能力,要给予学生 “全人” 教育,要求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站在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度去了解人生的意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结合,构成外语专业独特的双要素,两者 相辅相成。

其次,要加强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性课程与人文类课程建设。由于增加了对专业性与人文性的要求,要达到外语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课程设置的改变就成为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以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为例,新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用英语讲授系列的人文通识课程,比如:英国历史、美国历史、西方文明经典导读、西方哲学、世界简史、媒体与社会、世界宗教等;第二,用英语或者中文开设中华文化课程,比如:中华文化史、中华文明经典导读、中国艺术赏析、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文化比较、中国思想史等;第三,用英文或者中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或者系列讲座,比如:美学概论、心理学概论、政治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这一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强化英语专业本身的学科内涵——英语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而是有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与认识高度,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摆脱人们头脑中对英语专业所固有的单纯的工具化、非专业性的认识与偏见,更有助于彰显英语专业自身的品质与价值。

再次,要强调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人文视野、家国情怀、文化自觉等意识,明确对思辨能力、专业素养乃至学术水平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的改变,其中心思想还是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理念,因此,如何讲授这些课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在培养学生中的作用,使之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就显得极其重要。以我们通常所开设的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 为例。文学教学无疑属于 “人文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质是人性,它触及深层的人的关怀和需求问题,所反映的人和社会的问题往往具有普适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文学作品通过能够给人带来阅读乐趣或者产生移情作用,激发人们的阅读动机,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使人们深刻地思考那些带有普适性的问题。外语专业的学生主修的是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自然更应了解如何阅读与讨论文化史中的各种人文问题,从而拓展人文视野。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在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帮他们采用跨文化的角度反省本土文化,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去思考和评判外来文化,以达到两者交流的目的,从而培养批评性思维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成为适合新时 代要求的人文主义者,就成为上好英美文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郭英剑,2017:45)。唯如此,英语专业才能彰显其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与意义。

之所以要强调外语专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征,一方面,工具性可以为国家、社会与高校内的各个专业所服务。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外语专业人才走向社会、进入其他(专业)领域的敲门砖,还是未来可以与其他专业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基础所在。就此而言,现在的翻译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无不是在语言的工具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是走向了跨学科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人文性是我们的属性与特征,决不可丢弃,否则就失去了专业的本质与灵魂。即便如强调实用特征的翻译与商务英语专业,两者同样不可偏废作为 语言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

现在对于外语专业的发展,有两种提法比较流行,一是 “外语+”,一是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但我个人认为,或者说我的担忧是,无论是 “外语+”也好,抑或是复合型人才,一 与其他学科复合,外语专业就只成了外语技能。因此,目前在应对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到底应该如何与其他专业复合的问题。为此,我提出的一个关键词是:跨学科发展,即应该提倡外语的跨学科发展。有了跨学科发展,就不会失去外语学科的独立地位。我认为,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外语专业的主体性。外语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一个具有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模式的独立的专业,这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的。

3 核心素养:用外语去言说与写作

翻看高校的外语专业培养方案,人们不难发现近乎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熟练掌握运用外语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外语语言、文学知识,通晓对象国的国家文化,等等。由此观之,绝大多数高校的外语专业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技能对于我们的束缚,依然没有找到我们作为外语专业的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应该是我们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自身所独有的品质与竞争力。在我看来,对于外语专业来说,核心素养就是:用外语去言说与写作。这里的言说,包括人们的日常说话,与他人交流、对话、讨论、辩论以及公开演讲,包括学术演讲;这里的写作,包括日常的公务写作,包括一般信件、邮件、公函、新闻报道以及通常的学术写作,包括学术论文。

学会说话与学会写作,是美国高校当今最为重要的通识教育所要交给学生的基本技能。哈佛大学前校长福斯特在2016年3月 24日访问美国陆军学院——西点军校时发表演讲,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人文教育在 大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郭英剑,2016)。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她在谈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时,强调的则是要提高人文学科中的实用性技能——言说与写作。她特别提到了人文学科的三重价值:真知灼见(perspective)、即席演讲(improvisation)与劝导说服(persuasion)。在她看来,即席演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要比人们通常为了某项特殊工作所接受的技能训练重要得多。比如,在战斗中,士兵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灵活多变的重要性,要根据战况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对策和反应,哪怕是在一片混乱之中,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语言及其说服劝导,是一位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今世界上最能令人铭记的领袖,大都具有人所共知的特点,即:使人改变主意,去做自己原来可能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福斯特强调说,伟大的领导人都理解语言的重要性,了解 “文字的阐释力与感受力”。为此,福斯特引用了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林肯与丘吉尔的例子,说明词语并非单是用以沟通的工具,而是领导力的工具,在有些时候,它还是战争的武器。福斯特说,写作技巧同样重要,既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把东西记下来本身也可以帮助人们从万般头绪中寻找到理性的线索(郭英剑,2016)。

美国著名学者、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芒格尔(Michael C. Munger)早在2010年就在美国《高 等教育纪事》上发表文章指出,现在太多的人都不会写作并因为写作能力平平而导致人生失败。他甚至认为,人生原本差别不大,但因为写作水平之高低却造成了人生道路乃至境界的大不同。为此,他认为应该更多的讲授写作课程。

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课文翻译

对写作的重视由来已久。从1872年开始,说明文写作课 (Harvard College Writing Program) 就成为哈佛本科生的全校公选课, 主要讲授学术写作、出版写作指南,还包括创建数字学习工具等内容。他们会教授学生在本科课程中,如何撰写从文学和人类学到政府管理和生命科学等一系列学科中所可能遇到的学术论点。

当然,无论是听说读写译,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与思考,都可以是其他专业所具有的特征。但使用我们本专业的外语进行言说与写作,训练我们的学生用外语去发表言说、演讲,从事无论是日常的说明文写作还是学术写作,则将成为我们独有的品质与核心竞争力。

正是通过这样用外语去言说与写作,可以反映我们的阅读与思考,体现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表达我们的真知灼见,展现我们的世界眼光,传播我们的人文情怀,既可以向中国讲好世界故事,也可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4. 多语能力培养:

未来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下,我国正在加强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工作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课文翻译,其宗旨之一就是为深入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为此要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从而培养更多懂专业、通多种(2~3种)外语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我以为,如果从为国家战略服务和培养会多门外语人才的角度看,外语专业同样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我认为,未来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是对人才多语能力的培养。

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现在都是二语培养,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修第二门外语。站在世界立场上,我们的大部分外语专业学生,其实都是三语人才,即除了自己的母语(汉语)外,还会两门外语。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5个少 数民族。对于拥有自己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如果选择外语专业,那么,他们大都是四语人才,即:母语(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专业外语和第二外语。

新的时代对外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未来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对多语人才的能力培养。对于大多数的汉族学生来说,除了专业外语和第二外语之外,还应该选择第三种语言,甚至第四种语言。唯如此,往大里说,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往中间说,才能与其他专业相抗衡;而往小里说,才能让自己在众多的外语专业人才中脱颖而出,或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暂不提第四种语言的学习。针对第三种外语的提出,我认为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服务国家的需要。我曾经提出过,“一带一路”,外语先行。“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和 实施之后,国家乃至世界将会需求大量的外语人才(郭英剑,2018:66)。其次,从个人时间与能力上看,学习第三种语言完全有可能。再次,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加大第三语言的学习时间,将会使第三语言的学习进入操作层面。最后,学习非通用语种,师资是大问题。但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有大量的来自第三世界的留学生,从他们当中选拔优秀人才给学生开设一些简单的口语与写作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话与交流能力,这完全可以做得到。

语言首先是一种技能。技能的掌握,可以提出量化的要求。那么,对于多语种,我们该提出怎样的要求?如果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我想提出一个原则,即英语要精经验:观点||郭英剑:论外语专业的核心素养与未来走向,二外要通,三外要会。从教与学的基本要求来看,所以提出英语要精,就是要达到专业所具有的水平,要具有我们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达不到这一要求者,不能继续学习二外,更不能继续学习三外;二外则要注重培养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掌握;三外则达到基本的会话水平即可。

那么,该选择何种语言作为二外与三外呢?仍以英语专业为例,对于二外,可以选择与英语有更多语言渊源或历史联结的语种,比如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对于第三外语语种,则可以适当考虑更加小的非通用语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会话能力即可。

5. 结论

综上所述,外语专业的 “核心素养” 是用外语言说与写作,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彰显我们的深刻洞见,传递我们的人文情怀,让世界看到中国,也让中国与世界接轨。这就是我们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征、品质、特色与使命。作为外语专业,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具有多语种能力,在现有二外的基础之上,增加第三外语的学习,从而提高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能力和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课文翻译

最后,我想强调指出的是,对外语专业来说,正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所有人文学科的专业一样,我们应该也必须正视这样一个 “严峻的” 现实:我们不是在培养对社会有 “现世现报” 的 “有用人才”;我们应该也必须坚守的一个底线是:我们是在为国家、社会与世界培养(具有思想力、行动力、负责任等良 好品质的)公民——这同样重要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课文翻译,也是对国家、社会与世界的贡献;我们应该也必须告诉公众的一个事实是:社会应该适当降低对英语专业等人文学科专业的现实期待,除了英语专业 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工具特征外,英语 专业的内在本质并不是以着眼现实、 培养实用人才为特征;我们应该也必须具有的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心是: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其他专业所培养的实用人才一样,未来都需要自身进一步努力,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大学教育主要是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慢”。即本科教育急不得,要慢慢来,要有长远目光。为此,我们要回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的长远的育人理念,要理解并允许高校人文学科的专业把本科教育办成培养全社会公民的理念,让他们为未来储备人才。对外语专业的本科教育来说,无论是培养国内人才还是国际人才,都请慢下来,急不得,要从长计议。

注释

① 仅在2010年到2015年这5年间,本人时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院长时所主办的与英语专业建设 有关的全国性会议就达5次,分 别是 “21世纪英语学科建设与发 展研讨会”(2010年11月)、“首届全国民族院校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 2011年6月)、“英美文学 最新动态学术研讨会”(2011年6 月)、“全国英美文学教学研讨 会”( 2012年12月)、“新时期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2015年 1月)。在这些会议上,全国英语专业的顶尖专家学者与会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课文翻译,其中也有来自美国和我国台湾一流大 学的学者参会,深入探讨英语专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参考文献

[1] Harvard University. Harvard College Writing Program [Z]. writingprogram. fas. harvard. edu/ pages/ about.

[2] Munger, M. C. 10 tips on how to write less badly [A].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C]. 2010.

[3] 蔡基刚. 英语专业“病得不 轻”[N]. 文汇报,2018-11-6.

[4] 樊丽萍. 大学英语缘何上了专业 “红牌榜”[N]. 文汇报,201811-30.

[5] 郭英剑. 哈佛校长:人文教育不可 替代 [N]. 中国科学报,2016-3-31.

[6] 郭英剑.“外国文学经典”教学 中,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立场 [J].外文研究,2017(1): 42-4.

[7] 郭英剑.“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 的翻译与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3): 66-67. [8] 胡浩, 吴晓颖. 教育部部长:把 “水课”变成“金课”[N]. 广州 日报,2018-6-22.

[9] 教育部.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 量国家标准[S]. 2018. /a/227935754-507486.

观点||郭英剑:论外语专业的核心素养与未来走向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