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语解答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

感谢您对永达英语的关注!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

陈玉松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贯穿问题,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结合具体课例,从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探讨问题设计的类型和原则,分析教材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选择。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可以发展思维,提高语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设计原则;教学策略

一、简介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在英语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悉英语文本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理解不同的有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体裁和题材的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独立高效的阅读者(张先臣,2018)。教师要扮演教学组织者的角色,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中拥有不同的视角。目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获得充分的阅读体验,进行有效阅读;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互动,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阅读素养英语片段教学,实现高效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明确问题设计的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在备课时准备教材,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抄教材中提供的阅读题。教师不选择和整合问题,更不用说重新设计有效的阅读问题,导致阅读课教学效率低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意识到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主动将设计阅读题所需要的教材融入教材中,设计出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高效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类型和设计原则

(一)问题类型

阅读是语言与思维互动的过程,高效的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文到发展思维,促进思维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而问题的设计决定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否发展高级思维能力。 Nuttall (2002) 认为阅读理解可以设置六个级别的问题:需要从材料中得到现成答案的问题;需要对信息进行解释和重组的问题;需要对材料含义进行推理的问题;需要评价判断的问题 作者的态度问题;个人对材料内容的反应问题;作者如何用语言表达意义的问题(傅立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2014)。教师应设置相应的根据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解读提出问题,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如阅读、速读、解读文本结构、提取段落要点、推断作者意图等。

根据布鲁姆对认知目标的分类,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可分为呈现型、参考型和评价型三种(梁美珍等,2014).钟长荣,朱Wenying (201 6)认为陈述性问题主要是基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旨在通过理解课文中的单词、句子、细节或章节结构来获取和组织信息,从而理解上下文。文章的参考性问题是关于文本的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对文本的特点、写作特点和意图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挖掘内涵。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评价题是对文本理解的扩展和升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得出全面的结论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成为有判断力的读者。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思维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目前的阅读教学一般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过程,在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效阅读课文,促进思维发展。问题设计要协调贯穿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

1.预读

阅读前的介绍——介绍相关的阅读内容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预测所学内容,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关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提问激活学生认知系统中已有的图式,调动学生脑中储存的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英语片段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对课文的预测能力,并提高阅读能力。技能。

2.阅读阶段

阅读中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外而内,环环相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序性,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想法。阅读中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大纲,获取有关主题的详细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逻辑推理、语气和态度的判断。

3.读后阶段

阅读后的反思 – 阅读材料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结束。阅读后的问题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输出信息,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评价,扩展材料的内容,交流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知。

(三)测试思维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只是手段,培养思维能力才是目的。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思维理论,思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包括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和测试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包括创造、发现、产生、想象和假设的能力,实践性思维包括实践、使用、应用和实现的能力(斯腾伯格) & Spear-Swerling, 2008, 引自唐艳霞, 2016). 《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纸)须知》英文科目关于高考阅读部分提到高考英语阅读一般考查学生以下七种能力:(1)理解课文大意;(2)了解课文中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断生词的意思;(4)根据文中的事实和线索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论;(5)理解宏观结构和上下文逻辑文本;(6)理解e 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7) 提炼文章大纲,总结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教师可以结合学院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要求,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问题。高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分析、生成和应用。训练和提高阅读水平,体现阅读教学对思维的有效促进。题型可以包括提问、正确判断、选择、搭配、排序、填空、复述课文、小组讨论、书面表达等。

(四)问题设计原则

问题是教学过程的纽带。问题不仅要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和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

教师应明确问题的目的并预先确定问题的效果。设计的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要说,又要准确切入课文主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梯度原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提高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考虑到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好处。我们要努力营造出苏霍姆林斯基期望的“让每个学生昂首行走”的教学效果,照顾好每一个学生。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逐渐深入课文,体验思维发展的乐趣,享受阅读的过程。

3.连续性原则

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这很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课文主题,将支撑课文的信息点串起来,围绕核心线索逐层推进。教师还应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伏笔,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问题链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的脉络,让阅读过程清晰,让学生的思维顺畅。

4.开放原则

让学生成为独立和有效的阅读者的关键是学生发展自主、批判性理解文本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课文,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坚持开放的原则,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形成创新的观点和思路。

三、教材阅读题设计中的问题

作者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1-11的39个单元的阅读题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该教材在阅读题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题型过于单一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阅读理解题型基本集中在提问、纠错、填空、搭配、排序等方面。尤其是提问的形式占据了绝大多数,尤其是预读题是三问。问题格式基本上是wh-question。比如阅读Mod 9 Unit 1前的三个问题:

(1)加拿大有多少人口?

(2)提到了哪些加拿大城市?

英语片段教学

(3)为什么加拿大被称为“枫树之国”?

不难看出,这三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寻找细节。因此,问题的形式过于单一。各单元的阅读题基本遵循固定模式,缺乏变化。

(二)题目难度缺少梯度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因此,在教材的问题设计中,模块中的每个单元和全套教材中的每个模块都必须体现一定的梯度。以阅读第 9 单元第 1 单元前的三个问题为例,学生无需阅读全文即可在第 16、17 和 51 行找到答案:

(1)3000万左右。

(2)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和埃德蒙顿。

(3)因为加拿大有很多枫树,加拿大国旗上有一片地图叶子。

这三个问题的能力要求都在直接获取信息的层次,属于较低层次。模块 9 供高三学生使用,属于改进班(选修)模块。如此低需求、无梯度问题的出现,让人质疑教材的权威性。

(三)缺乏深度理解能力训练

阅读在两个层次上解释文本:浅层理解活动和深层扩展。然而,牛津教科书在读前、读中、读后的试题设计上过于强调表面理解,在试题设计中缺乏对培养学生深刻理解的考虑。阅读课文后,每个单元都是 E 部分。本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词填空,完成对阅读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看课文直接做题,但准确率很高。即学生不需要理解原文信息,只要能根据短文的内容、给定单词的意思和相关的语法知识填空即可。这种题型虽然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但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阅读题设计教学实践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教材和学生的准备,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资源,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课文是对课文主题、内容、问题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的深入解读(教育部,2018)。基于课文解读,教师设计问题题目设计以课文内容为主,从表里到里,把握本质;从浅到深,循序渐进;从单一到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形式,避免单一,使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的阅读部分主要包括热身、预读、阅读、后读四个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热身和阅读前两部分整合为阅读前活动,设计阅读作为阅读中活动英语片段教学,阅读后作为阅读后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提供的三个阶段的试题进行删除、替换或重新设计,使试题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就以Module 9 Unit 1的阅读课为例,谈谈题的设计:

(一)预读活动

预读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为课文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第 9 单元第 1 单元的热身部分给出了四张图片和一个简要介绍,以及三个问题。但学生们只熟悉悉尼歌剧院,而其他人则相对陌生。图片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话题。第一个问题围绕图片展开,由于学生对图片不熟悉,学生可能无话可说。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要求学生选择一件事来代表中国并解释原因。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切入本课的主题。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做出取舍。

除了预读部分的三个问题,老师一一处理这些问题会花费很多时间,可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了问题,使预读活动的问题设计更加紧凑。

说明性片段:

热身:

1。向学生展示图片,让他们猜猜他们代表的是哪个国家。

伦敦桥/大本钟(英国)

自由女神像/白宫(美国)

悉尼歌剧院/袋鼠/考拉熊(澳大利亚)

甘地/泰姬陵(印度)的照片

2. 印度有两种官方语言,你知道哪个国家也有两种官方语言吗? (加拿大)

3. 自由谈话:你对加拿大了解多少?

预读:

1.文中提到了哪些加拿大城市?

2. 除了城市,还有哪些关于加拿大的话题?

3.正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设计意图:俗话说“一张图抵千言”。这部分以图片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然后过渡到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课文的阅读。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阅读第一部分的三个问题从寻找详细信息、概括信息和分析语篇结构的角度反映了试题的难度和梯度。

(二)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是整个阅读过程的重点。教师可以设计略读、扫描和精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快速找到具体信息、仔细搜索细节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相互关联和层次的深层次。

1.略读和阅读

略读题和阅读题在牛津英语教材的设计中没有单独列出,而是整合在一起。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区分两类题型,或重新设计,以培养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或段落大意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填空、匹配信息、查找主题句等,关注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允许答案的多样性,但教师也要给出参考答案。

说明性片段:

找出每个部分的主要思想。

第 1 部分(para1~2) 加拿大天然______

Part 2(para3~7) ______ 到加拿大的四个主要城市

英语片段教学

第 3 部分(第 8~1 段0)尼亚加拉大瀑布,加拿大 _____ 和该国的 _____

第 4 部分(第 1 段1) ______

(建议答案:风景;介绍;历史;象征;结论)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后,不难发现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前两段介绍了加拿大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加拿大的主要城市、城市特色和城市生活;第三部分是自然景观、历史轶事和国家象征;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摘要。掌握文章结构后,老师让学生总结每个部分的大致思路,但要填空,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照顾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

对于阅读策略的训练,作者在阅读课本后仍然使用Part C2,但稍作调整:

说明性片段:

任务1:填空。

1.如果你想看看300年前建造的历史悠久的教堂,并在晚上享受最好的娱乐,你应该去________。

2. 要体验多种不同的文化并从世界第三高塔俯瞰这座城市,我建议________。

3. 最适合滑雪和钓鱼的城市是________。

4.如果你想在一个地方购物、参观美术馆和在水上乐园玩耍,你应该去________。

任务 2: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会去哪个城市?

设计意图:学生快速浏览第 3-7 部分,并要求学生找出每个城市的特点。文章一共介绍了四个城市,学生只要认清每个城市的主要特点即可完成练习。第二个问题是在上一个练习的基础上做的,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回答任务2时,可以使用任务1的内容;而task 1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task 2。

2.精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详细的问题,包括概括大意、判断是非、猜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以培养学生获取详细信息和总结处理的能力信息。在解读第一部分时,作者设计了填表题来代替C1部分的部分真假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搜索相关信息,学生上手容易,答题率高。如果学生基础好,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表格重复这部分的内容。由于这部分使用了大量描述加拿大自然景观的词汇,学生在根据大纲复述课文时,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词汇学习。

(三)读后活动

课后活动的目的是语言的输出和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部分可以用来补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或者根据大纲重复课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教师还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采用课堂讨论、小组辩论、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完成语言输出。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本节中,作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讨论

假设您是一名旅行社。现在请您设计一条五日游路线,以吸引游客到加拿大旅游。

2.写作

写一篇关于加拿大的短文,以吸引来自国外的游客。

设计意图:讨论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加拿大五日游的行程,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文字信息,还要考虑行程的合理性和休闲的价值和观光。任务以文本为基础,高于文本,让学生在输出语言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写作题设计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加拿大的自然风光、城市建设、自然景观、宜居环境等方面介绍加拿大并吸引游客。该写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巩固和使用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内化知识,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口语和写作的任务改进。

五、结论

作者从阅读教学题型入手,从思维能力测试的角度,结合阅读教学三部分的阅读要求:预读、阅读,探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原则。和阅读。在教学案例中,作者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问题设计的原则对问题进行了选择、改进和补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三部分的问题进行选择、整合或重新设计。这些问题可以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立雪。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 2014年中小学外语教学(5):6-11.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9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55).

[3]梁美珍,黄海丽,于晨,陈奕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批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 唐艳霞.英语语法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2016年中小学外语教学(8): 24-29.

[5]张先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 2018年中小学外语教学(6):1-5.

[6]钟长荣,朱文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年(12):5-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9).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

陈玉松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问的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教学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试题类型和试题设计原则,分析了教材试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改进和替换。希望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设计原则;教学策略

(本文首发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