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公益赛道全国赛现场
南宁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邕江大学。学校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道路,贯彻“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以“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核心南宁学大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样:南宁学院:探索思创融合新路径 培养振兴壮乡的创业先锋,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心,铸造应用型特色之魂、立稳服务地方发展之根、强固产教融合之本南宁学大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样,努力为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
围绕教育部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南宁学院对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创新创业基础》进行了改革。该课程为社会实践类的公共基础必修课,面向所有专业,大一到大四分阶段授课,共64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南宁学大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样,实践50学时,负责人为马骏博士、副教授,现任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教改团队对南宁学院学情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存在“三弱”问题:主动发现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应用专业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较弱,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而改革前的课程存在着“三后”和“三低”问题。三后是指: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式乏味落后,思创不融合且后续发展乏力(不能通过思创产生经济价值)。三低是指课程针对性低、系统性低、可控性低。
针对这些问题,教改团队提出了双创思政教改的要求:身教的思政、八桂乡土上有温度的思政、能产出社会经济价值的思政。
按照学生认识和学习的规律,学院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大一通过接地气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培养家国情怀;大二针对当地发展问题或城乡亟需解决的问题,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大三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促进专业活学活用,培养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四以各类大赛为抓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为毕业后创业和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培养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
一流的课程需要一流的教学资源,南宁学院通过五大举措进行建设。
第一,深挖红色素材:以副校长陈雄章教授参编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图集》《广西革命先烈图典》为基础,提炼红色实践素材和英雄精神。
第二,建设红色基地:学院投入300余万元建成“英雄精神传承基地”,新增设“建党100年红色印记展厅”,供师生开展教学和实践。
第三,争取政府支持:目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中国关工委、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民政部门、自治区爱国拥军促进会等官方和团体的支持。
第四,邀请英雄授课: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及来自军队的模范和英雄们担任课程的兼职导师。
第五,借助社会力量:与中央国有独资企业欣正实业发展总公司等企业共同推动课程建设。
经过5年的实践,学院形成了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EPS思创融合教学理念,并探索出双创思政教育新范式,让学生走出课堂,改变说教的传统模式,在红色筑梦的沉浸式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确立人生目标,锤炼意志品质,提高应用能力。
凭借对思创融合的不断探索,学院收获了丰硕的育人成果。思创融合的典范项目“不惑青春”,已为3万多名老兵送上关爱,5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来感谢信,项目获得了“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团中央公益大赛全国银奖等荣誉。
专创融合的典型平桉菌工厂合作项目,研发菌团技术修复速生桉危害的土壤,推动环保扶贫。项目获得“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创青春”全国银奖。
通过思创融合的实践,学校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如广西十大创业明星农进亮、公益先锋陆晨艳、专利达人黄译峰、就业模范宁恒等。
创业基础教学团队由马骏、黄如、韦林杉等多位博士、副教授领衔,受邀前往上级单位和兄弟院校分享课程经验30余次。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同时还打造出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红色筑梦,敢闯会创南宁学大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样,这是教学团队提出的思创融合的培养目标。5年探索虽有小成,但百年树人之路漫漫,南宁学院将进一步探索思创融合新路径,培养出更多振兴壮乡的创业先锋。
(马骏 霍雨)
(广告)